每日 8 步 SOP:开窗通风→桌面 / 把手消毒→晨午检记录→活动前场地与器械排查→活动中 “分区看护 + 人数清点”→餐后口腔与餐具消毒→午睡巡视→离园三查(衣物 / 随身 / 接送卡)+ 终末消毒。关键在 “按时、按表、按痕” 执行与留痕。
好处:风险前移,异常早发现、早处置,家长更安心。
进食:少盛多添、先素后荤,每桌配 “进餐观察表”(情绪 / 食量 / 咀嚼 / 噎呛);
饮水:分龄定时 + 按需,运动后先少量多次;
睡眠:睡前如厕、盖被 “不露肩颈”,20–30 分钟巡视频率;
消毒:紫外线 / 含氯配比与作用时长达标,登记 “时间 — 浓度 — 责任人”。
好处:把 “吃好、喝足、睡稳、环境净” 变成可量化的日常指标。
先观察 3 天,建 “行为日记”(时间 — 情境 — 行为 — 结果);
策略:过渡物 / 安抚角 + 一对一指令 + 小步奖励;
记录与反馈:每周与教师、家长复盘 1 次,数据化呈现进步。
好处:减少抗拒、提升配合,家长满意度高。
三必说:今日进步 / 情绪波动 / 安全细节;
三必回:作息同步、饮食建议、异常追踪;
工具:“一日生活简表”(进餐 / 饮水 / 睡眠 / 情绪 / 活动)+1 张照片,日更不泄露隐私。
好处:信息对称、信任增强,家园协作更顺畅。
洗手:编 “七步洗手歌”,分组计时赛;
收纳:贴 “家标签” 与图示,设 “收纳小明星”;
排队:儿歌口令 +“小队长轮换”。
好处:孩子更配合,教师省力,流程更稳。
每周:整理 1 个成功案例与 1 个待改进点;
每月:对比本月与上月 “进餐 / 饮水 / 睡眠 / 消毒” 数据,找可优化项;
每学期:围绕园所重点(如防溺水 / 防踩踏)做 1 次专项演练与 SOP 修订。
好处:持续优化,质量稳步提升。
进餐观察表(简版):情绪(好 / 中 / 弱)、食量(1/2/3)、咀嚼 / 噎呛、挑食、餐具清洁度,每餐记录,晚班汇总反馈。
午睡巡视卡:床号、入睡 / 翻身 / 踢被、出汗、是否如厕,每 20–30 分钟打勾。
离园三查清单:衣物穿戴→随身物品→接送卡 / 监护人一致,完成打勾。
消毒记录表:对象 / 时间 / 方式 / 浓度 / 作用时长 / 责任人,用于台账与追溯。